近年來,先進治療科技和護理措施的改進,大大提高了兒童癌症的5年存活率。如今,愈來愈多的年輕兒童癌症病人能活到成年。然而,癌症治療可能對倖存者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,包括癌症相關的疲勞、心理困擾、焦慮和憂鬱症狀。這些不良影響可在治療完成後持續數年,嚴重影響他們的自信心和生活質素。現有的倖存者復康計劃旨在幫助他們應對治療的潛在後遺症,並提供生理和心理支援。然而,香港尚未有為兒童倖存者提供持續護理的復康計劃。

我們獲得了醫療衞生研究基金的資助,進行了一項研究,探討兒童癌症個案在從患者到倖存者的轉變過程中,所面臨的挑戰和需求,並探討香港兒童倖存者復康計劃的可行性和發展。我們採用了目的抽樣的質性描述設計,對30名年齡在9至18歲之間的兒童癌症倖存者及其父母/照顧者,以及5名兒童癌症腫瘤科護士和3名兒童腫瘤專家進行訪談。

訪談得出了4個主要主題:1.重返學校的挑戰;2.與身心健康有關的擔憂;3.缺乏社會支持和適應困難;以及4.對支持護理服務的需求。

研究結果深入了解兒童癌症倖存者、他們的父母和醫療專業人士觀點。這些見解表明,應在香港建立兒童癌症倖存者復康計劃,作為癌症治療連續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由於護理主導的復康計劃具有可行性和經濟效益,因此成為一種潛在模式。護士應超越現有角色,與教育部門、學校社工和輔導員合作,為兒科患者提供心理教育和支持,使他們能滿懷希望和信念繼續人生旅程。

 

Please click this LINK for clearer version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