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通常會非常留意嬰兒的大便次數和狀況,但隨著孩子漸長,這方面的關注往往會減弱。許多青少年和成年人並不重視自己的大便習慣,也不了解維持規律排便對整體健康的重要性。他們可能不知道,若三天未有排便,糞便太硬或太少,或是很難排便,在醫學定義上已稱為「便秘」。
作為一名結直腸專科護士,我經常遇到患有結直腸癌的病人。當我了解他們的病歴和從小到大的健康習慣,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未有適度關注自身的大便習慣。長期缺乏這方面的重視和注意,可能會對腸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。因此,我認為有必要提高公眾對養成正確大便習慣的意識。
其實,正確的大便習慣需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,並終生堅持下去。合理的大便習慣配合均衡飲食,能建立健康的腸道生態,減低日後患上結直腸癌疾病的風險。具體可採取以下措施: (一) 均衡飲食,多吃高纖維食物,如蔬菜水果全穀類,這能促進腸蠕動,預防便秘;(二) 保持充足水分攝取,多喝水,軟便排出較為順暢;(三) 經常做帶氧運動能刺激腸蠕動;(四) 養成每日固定時間大便的習慣,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;(五) 留意大便習慣的變化,如出現持續便秘、肚瀉或糞便形狀改變、帶血等不正常現象,應及時求診查明原因。總括來說,培養健康的大便習慣是非常重要,需要家長和全社會共同重視。
Please click this LINK for clearer version.